第377章 再糊一次紙窗
關燈
小
中
大
第377章 再糊一次紙窗
神功元年,直到秋日,帝相才自長安歸於洛陽。
姜握這才見到已經考上經濟學院的辛幼萍。
那一日秋陽很好,透過玻璃窗灑下來,照亮了走進門的少女的容顏。
玻璃窗。
姜握還記得,當年她剛兌換出《古代的奢侈品:玻璃的制造》的時候,小愛同學曾經贈送給她一個‘有趣的知識科普’——
現代建築隨處可見的板狀、平整、透明整塊的大玻璃,百分之九十都是浮法玻璃。
而新華夏是在1971年,才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,研發了能夠自給生產浮法玻璃的生產線。而且生產線能運作,需要大量燃料和電力的支持。
也就是說,能燒制出各種玻璃碗、玻璃杯等器皿,跟能用上玻璃窗,又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。
姜握剛來的時候,是很不習慣古代的照明問題的。
尤其是當年她剛進太史局的時候——那時候她哪有‘私人辦公室’,更別說是如後來尚書、宰相時的私人辦公院落了。
只是在太史局的正堂內擁有一張辦公桌。
還好太史局的官員少,大家除了一張桌子,還能有‘半私密空間’。
太史局的大堂被一扇扇屏風分成錯落有致的一塊塊區域。
為了看得清公文,白日屋內也得點著九枝燈臺,每旬每人都要各自去領蠟燭辦公用。
又因屋宇高闊,大堂最深處黑如夜色,哪怕點著燈也不好辦公,只能設些櫃子做存放文書之用。
所以姜握從那時候起,就喜歡靠窗的位置。
她自我安慰除了夏天曬點,冬天冷點,春秋季還是不錯的(雖然北方的春秋天短的像是兔子的尾巴,嗖嗖就過去了)。
不過……她也有喜歡古代窗子的時候。
當年在掖庭,每逢年節下,她常與武姐姐一起,為窗戶糊新的窗紙或是綾紗。
雖然她糊窗紙的水平,就如同她的女紅技巧一般,但她還是頗樂在其中。
後來,媚娘就專門安排她去給窗紙塗桐油(防雨水之用)去,到了糊窗戶的細致活則自己來做。
宮女居住的屋舍,窗子都是最簡單的直欞窗,也就是一條條豎向的木桿排的像是柵欄一般,糊窗紙也簡單。
那就是她們最開始的窗戶。
而每回姜握從太史局回到掖庭,從窗口看到武姐姐,都覺得木制的窗欞如同一架畫框,裏面裝著一張美人側顏畫。
等到媚娘再次入宮,兩人再於窗前對坐,自然就不是掖庭小小的直欞窗了——因直欞窗不能做的太大,如果窗子太大欞條過長,還需要另外增加橫穿的承欞串。
因此皇城中的宮室殿宇為了采光通風便宜,大多用的都不是直欞窗,而是四扇到八扇不等的檻窗,便如詩中所說的‘玲瓏開戶牖’。
那時候自不用她們再自己糊窗紙。
而當年紫宸宮中的窗戶,除了帝王寢宮特有的露皇宣糊窗紙外,有時候為了亮堂,欞格間還會采用琉璃片鑲嵌,采光就要好多了。
而現在用的玻璃窗,則是三年前,城建署玻璃坊新研究出來能夠量產平板玻璃的兩種法子——
一種是冕牌玻璃,方法有點像陶器制作,加熱玻璃到熔點,然後放在金屬旋盤上不停地轉動,運用離心力把玻璃‘甩’成一個圓盤狀。
只是這樣‘甩’出來的玻璃,註定了中心厚邊緣薄,只能切割合適厚度的部分來用,因此做出的平板玻璃面積有限,而且透明度和平整度也不會很好。
第二種玻璃的質量更好些,但制作起來成本和技術要求更高:需要在特制的大型鋼鐵圓筒狀模具裏吹制‘玻璃球’,等玻璃冷卻後切開,再慢慢加熱使玻璃攤平變成一塊平板(這對溫度和玻璃工技術的要求就高多了)
而以上兩種法子,其實也都是隨著冶煉‘高爐’的出現,才能從想法變成現實。
最先更換玻璃窗的,當然是明堂。
明堂為皇帝布政之所,換了玻璃窗後,名副其實變得更‘明’了。
而姜府中,因崔朝這兩年在養病,倒是沒有大改。
只是姜握的書房換了兩扇玻璃窗。
此時她透過玻璃窗看著走進來的辛幼萍,忽然還挺懷念當年‘白紙糊窗堪聽雪’,那種雪打在紙上沙沙的聲音。
*
辛幼萍起初以為大司徒在看窗外風景,後來才發現,大司徒在看玻璃窗。
而大司徒書房的兩扇新窗,自然也讓辛幼萍想起了祖父——
祖父是在去世前一年,收到了兩大塊平整透明的玻璃。
這種從京中城建署直發的極貴重物品,到隴西道後,是當地驛長親自帶人送過來的。
拆開層層包裹,直到他們和辛相一起,親眼看到玻璃是完整沒碎的,驛長才松口氣,請辛相簽了字覆命京中。
辛幼萍記得,很快祖父就叫來了匠人,按照玻璃的尺寸重新給他改了書房的窗子。
之後何止全家人,凡來探望的親友,都得來參觀下祖父的玻璃窗書房。
祖父又按照大司徒信上所寫,在玻璃窗下放一塊反光鏡,屋裏就更亮堂了。而且冬日無需開窗就能看到外面的風景。
那時候,她常陪在祖父榻前,用棉布小心地擦去冬日裏玻璃窗上泛起的霧氣。
這樣祖父就可以坐在窗邊看雪景,而不用冒著染風寒的風險開窗或是出門了。
那年看著院中的白雪紅梅,祖父捧著熱茶道:大司徒在朝他就放心了。
如今水泥也好、玻璃器皿也好,雖未到常見如陶罐瓦罐的程度,但在家底豐厚的簪纓之族看來,已經不算什麽奢侈品了。
起碼早就不用像當年水泥路剛出現一樣,搞什麽‘拍賣’,還拍賣‘拍賣會名額’,簡直是套娃似宰肥羊。
然而……
辛相望著窗外對孫女笑道:舊的奢侈品去了,大司徒總是有法子,創造新的奢侈品。
玻璃窗要不要?
想不想家裏亮堂堂的?
想不想可坐在室中視外,無微不矚?
掏錢就能擁有哦!
並且繼從前那篇《玻璃鏡賦》後,王勃又再次寫了《玻璃窗賦》,寫的那叫一文昌流麗、美輪美奐,於是城建署玻璃坊時隔數年,再次出現了高價拍賣“預訂玻璃窗名額”的盛況。
是的,賣的還不是平板玻璃本身,而是預訂名額。
據說負責研究平板玻璃的秦研究員,那段時間每天嘴角都是放不平的,需要身邊的學生提醒一下‘老師您別笑得太明顯’才行。
秦研究員:唉,她也不想笑啊,但無奈賺不完……錢根本就賺不完啊,真愁人!
辛幼萍當時還替祖父做剪報,將《玻璃窗賦》這一篇剪下來,就壓在玻璃窗旁的炕桌上。
祖父對著明凈透明的窗看這篇《玻璃窗賦》,顯然心情更好了。
好到還讓她開錢匣子取了三貫錢,讓她寄給大司徒。
辛幼萍:給錢了!那祖父真的是很高興了。
*
姜府。
辛幼萍也不是無緣無故想起這些事的——
也是因大司徒問起了她,祖父生前有沒有留下什麽別的話,做了些什麽事兒。
她起初以為自己會緊張,可後來,面對大司徒的眼睛,辛幼萍不自覺就放松下來,並且越說越多。
直到起身告辭的時候,才發現,她來的時候是午後燦爛千陽之時,如今竟然已經臨近黃昏了。
*
辛幼萍離開後,姜握開始整理從長安幾處舊宅中帶回來的東西。
今歲去長安,除了送崔朝至乾陵,姜握還把所有長安幾處‘舊日姜宅’內她惦念之物,都帶回了洛陽。
自此,姜握在長安的宅院也好,崔朝從前留下的產業也好,她無心再去打理,就都分給了幾個孩子,她們府上都有屬官可以幫著料理(婉兒的想來也不用她操心)。
從長安回來的路上,她還在與聖神皇帝說起:自此,她在長安就沒有‘房產’了,更是只能蹭住皇宮。
正如過去半年在長安,不管是在乾陵聖陵行宮,亦或是回太極宮掖庭小住,又或是住到大明宮去,她都是借住皇宮。
直到回到洛陽。
其實今日辛幼萍並非自己來的,她入洛陽後既被曜初留在東宮,此番與其說是她按照祖父吩咐上門拜見大司徒,不如說她直接搭了皇儲的順風車來的。
姜握回到姜府的第一日,曜初和阿鯉就都來了,太平和婉兒甚至到的更早些——她們自然都來探望姜握……回到洛陽後獨自住在姜府好不好。
辛幼萍告辭後,其餘人是想留下陪姜握的。
但姜握都讓她們回去了。
她總要習慣自己待在這姜府中。
孩子們也無有敢違拗的,雖各自惦念但也只能各自離去,倒是姜府今日輪值的女親衛長,前前後後被不同的人囑咐了好幾遍,緊張到恨不得時時刻刻陪著大司徒。
姜握無奈,只好讓她守在書房院內,透過玻璃窗就能看到她的地方。
夜色中,她忽然覺得這府邸很大。
她從前未覺察到的大。
眼前堆著許多箱籠,姜握有些不知該如何著手。
索性先在一只箱子上坐下來:或許讓她覺得宅子大的,不是一間間房舍,而是安靜與影子。
姜握知道,如果她想要什麽點心宵夜,廚下還能送來一模一樣味道的。
但她也不太想要了。
“你隨我回去吧。”
姜握回頭。
她原是不知道坐了多久,忽然聽到皇帝的聲音,還以為是聽錯了,略帶些茫然轉頭。
皇帝是在門口站了片刻的。
她們自長安回到洛陽,皇帝當然也擔心她驟然回到姜府能不能適應。後來得知孩子們都去陪著才放心了些。
然而阿鯉自宮外歸來告訴她,太母不肯留她們住下,還特意強調了下連‘阿鯉都沒被留下’。
皇帝實在不能放心,就出宮來瞧瞧。
果然隨著親衛指引來到書房,就見她坐在一只木箱上,看著滿屋舊物出神,當真是楚楚謖謖,孤意在眉。
姜握望著皇帝,點了點頭。
在回宮的路上,姜握忽然道:“今年冬日,咱們再糊一次紙窗好不好?”
皇帝應聲:“好。”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神功元年,直到秋日,帝相才自長安歸於洛陽。
姜握這才見到已經考上經濟學院的辛幼萍。
那一日秋陽很好,透過玻璃窗灑下來,照亮了走進門的少女的容顏。
玻璃窗。
姜握還記得,當年她剛兌換出《古代的奢侈品:玻璃的制造》的時候,小愛同學曾經贈送給她一個‘有趣的知識科普’——
現代建築隨處可見的板狀、平整、透明整塊的大玻璃,百分之九十都是浮法玻璃。
而新華夏是在1971年,才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,研發了能夠自給生產浮法玻璃的生產線。而且生產線能運作,需要大量燃料和電力的支持。
也就是說,能燒制出各種玻璃碗、玻璃杯等器皿,跟能用上玻璃窗,又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。
姜握剛來的時候,是很不習慣古代的照明問題的。
尤其是當年她剛進太史局的時候——那時候她哪有‘私人辦公室’,更別說是如後來尚書、宰相時的私人辦公院落了。
只是在太史局的正堂內擁有一張辦公桌。
還好太史局的官員少,大家除了一張桌子,還能有‘半私密空間’。
太史局的大堂被一扇扇屏風分成錯落有致的一塊塊區域。
為了看得清公文,白日屋內也得點著九枝燈臺,每旬每人都要各自去領蠟燭辦公用。
又因屋宇高闊,大堂最深處黑如夜色,哪怕點著燈也不好辦公,只能設些櫃子做存放文書之用。
所以姜握從那時候起,就喜歡靠窗的位置。
她自我安慰除了夏天曬點,冬天冷點,春秋季還是不錯的(雖然北方的春秋天短的像是兔子的尾巴,嗖嗖就過去了)。
不過……她也有喜歡古代窗子的時候。
當年在掖庭,每逢年節下,她常與武姐姐一起,為窗戶糊新的窗紙或是綾紗。
雖然她糊窗紙的水平,就如同她的女紅技巧一般,但她還是頗樂在其中。
後來,媚娘就專門安排她去給窗紙塗桐油(防雨水之用)去,到了糊窗戶的細致活則自己來做。
宮女居住的屋舍,窗子都是最簡單的直欞窗,也就是一條條豎向的木桿排的像是柵欄一般,糊窗紙也簡單。
那就是她們最開始的窗戶。
而每回姜握從太史局回到掖庭,從窗口看到武姐姐,都覺得木制的窗欞如同一架畫框,裏面裝著一張美人側顏畫。
等到媚娘再次入宮,兩人再於窗前對坐,自然就不是掖庭小小的直欞窗了——因直欞窗不能做的太大,如果窗子太大欞條過長,還需要另外增加橫穿的承欞串。
因此皇城中的宮室殿宇為了采光通風便宜,大多用的都不是直欞窗,而是四扇到八扇不等的檻窗,便如詩中所說的‘玲瓏開戶牖’。
那時候自不用她們再自己糊窗紙。
而當年紫宸宮中的窗戶,除了帝王寢宮特有的露皇宣糊窗紙外,有時候為了亮堂,欞格間還會采用琉璃片鑲嵌,采光就要好多了。
而現在用的玻璃窗,則是三年前,城建署玻璃坊新研究出來能夠量產平板玻璃的兩種法子——
一種是冕牌玻璃,方法有點像陶器制作,加熱玻璃到熔點,然後放在金屬旋盤上不停地轉動,運用離心力把玻璃‘甩’成一個圓盤狀。
只是這樣‘甩’出來的玻璃,註定了中心厚邊緣薄,只能切割合適厚度的部分來用,因此做出的平板玻璃面積有限,而且透明度和平整度也不會很好。
第二種玻璃的質量更好些,但制作起來成本和技術要求更高:需要在特制的大型鋼鐵圓筒狀模具裏吹制‘玻璃球’,等玻璃冷卻後切開,再慢慢加熱使玻璃攤平變成一塊平板(這對溫度和玻璃工技術的要求就高多了)
而以上兩種法子,其實也都是隨著冶煉‘高爐’的出現,才能從想法變成現實。
最先更換玻璃窗的,當然是明堂。
明堂為皇帝布政之所,換了玻璃窗後,名副其實變得更‘明’了。
而姜府中,因崔朝這兩年在養病,倒是沒有大改。
只是姜握的書房換了兩扇玻璃窗。
此時她透過玻璃窗看著走進來的辛幼萍,忽然還挺懷念當年‘白紙糊窗堪聽雪’,那種雪打在紙上沙沙的聲音。
*
辛幼萍起初以為大司徒在看窗外風景,後來才發現,大司徒在看玻璃窗。
而大司徒書房的兩扇新窗,自然也讓辛幼萍想起了祖父——
祖父是在去世前一年,收到了兩大塊平整透明的玻璃。
這種從京中城建署直發的極貴重物品,到隴西道後,是當地驛長親自帶人送過來的。
拆開層層包裹,直到他們和辛相一起,親眼看到玻璃是完整沒碎的,驛長才松口氣,請辛相簽了字覆命京中。
辛幼萍記得,很快祖父就叫來了匠人,按照玻璃的尺寸重新給他改了書房的窗子。
之後何止全家人,凡來探望的親友,都得來參觀下祖父的玻璃窗書房。
祖父又按照大司徒信上所寫,在玻璃窗下放一塊反光鏡,屋裏就更亮堂了。而且冬日無需開窗就能看到外面的風景。
那時候,她常陪在祖父榻前,用棉布小心地擦去冬日裏玻璃窗上泛起的霧氣。
這樣祖父就可以坐在窗邊看雪景,而不用冒著染風寒的風險開窗或是出門了。
那年看著院中的白雪紅梅,祖父捧著熱茶道:大司徒在朝他就放心了。
如今水泥也好、玻璃器皿也好,雖未到常見如陶罐瓦罐的程度,但在家底豐厚的簪纓之族看來,已經不算什麽奢侈品了。
起碼早就不用像當年水泥路剛出現一樣,搞什麽‘拍賣’,還拍賣‘拍賣會名額’,簡直是套娃似宰肥羊。
然而……
辛相望著窗外對孫女笑道:舊的奢侈品去了,大司徒總是有法子,創造新的奢侈品。
玻璃窗要不要?
想不想家裏亮堂堂的?
想不想可坐在室中視外,無微不矚?
掏錢就能擁有哦!
並且繼從前那篇《玻璃鏡賦》後,王勃又再次寫了《玻璃窗賦》,寫的那叫一文昌流麗、美輪美奐,於是城建署玻璃坊時隔數年,再次出現了高價拍賣“預訂玻璃窗名額”的盛況。
是的,賣的還不是平板玻璃本身,而是預訂名額。
據說負責研究平板玻璃的秦研究員,那段時間每天嘴角都是放不平的,需要身邊的學生提醒一下‘老師您別笑得太明顯’才行。
秦研究員:唉,她也不想笑啊,但無奈賺不完……錢根本就賺不完啊,真愁人!
辛幼萍當時還替祖父做剪報,將《玻璃窗賦》這一篇剪下來,就壓在玻璃窗旁的炕桌上。
祖父對著明凈透明的窗看這篇《玻璃窗賦》,顯然心情更好了。
好到還讓她開錢匣子取了三貫錢,讓她寄給大司徒。
辛幼萍:給錢了!那祖父真的是很高興了。
*
姜府。
辛幼萍也不是無緣無故想起這些事的——
也是因大司徒問起了她,祖父生前有沒有留下什麽別的話,做了些什麽事兒。
她起初以為自己會緊張,可後來,面對大司徒的眼睛,辛幼萍不自覺就放松下來,並且越說越多。
直到起身告辭的時候,才發現,她來的時候是午後燦爛千陽之時,如今竟然已經臨近黃昏了。
*
辛幼萍離開後,姜握開始整理從長安幾處舊宅中帶回來的東西。
今歲去長安,除了送崔朝至乾陵,姜握還把所有長安幾處‘舊日姜宅’內她惦念之物,都帶回了洛陽。
自此,姜握在長安的宅院也好,崔朝從前留下的產業也好,她無心再去打理,就都分給了幾個孩子,她們府上都有屬官可以幫著料理(婉兒的想來也不用她操心)。
從長安回來的路上,她還在與聖神皇帝說起:自此,她在長安就沒有‘房產’了,更是只能蹭住皇宮。
正如過去半年在長安,不管是在乾陵聖陵行宮,亦或是回太極宮掖庭小住,又或是住到大明宮去,她都是借住皇宮。
直到回到洛陽。
其實今日辛幼萍並非自己來的,她入洛陽後既被曜初留在東宮,此番與其說是她按照祖父吩咐上門拜見大司徒,不如說她直接搭了皇儲的順風車來的。
姜握回到姜府的第一日,曜初和阿鯉就都來了,太平和婉兒甚至到的更早些——她們自然都來探望姜握……回到洛陽後獨自住在姜府好不好。
辛幼萍告辭後,其餘人是想留下陪姜握的。
但姜握都讓她們回去了。
她總要習慣自己待在這姜府中。
孩子們也無有敢違拗的,雖各自惦念但也只能各自離去,倒是姜府今日輪值的女親衛長,前前後後被不同的人囑咐了好幾遍,緊張到恨不得時時刻刻陪著大司徒。
姜握無奈,只好讓她守在書房院內,透過玻璃窗就能看到她的地方。
夜色中,她忽然覺得這府邸很大。
她從前未覺察到的大。
眼前堆著許多箱籠,姜握有些不知該如何著手。
索性先在一只箱子上坐下來:或許讓她覺得宅子大的,不是一間間房舍,而是安靜與影子。
姜握知道,如果她想要什麽點心宵夜,廚下還能送來一模一樣味道的。
但她也不太想要了。
“你隨我回去吧。”
姜握回頭。
她原是不知道坐了多久,忽然聽到皇帝的聲音,還以為是聽錯了,略帶些茫然轉頭。
皇帝是在門口站了片刻的。
她們自長安回到洛陽,皇帝當然也擔心她驟然回到姜府能不能適應。後來得知孩子們都去陪著才放心了些。
然而阿鯉自宮外歸來告訴她,太母不肯留她們住下,還特意強調了下連‘阿鯉都沒被留下’。
皇帝實在不能放心,就出宮來瞧瞧。
果然隨著親衛指引來到書房,就見她坐在一只木箱上,看著滿屋舊物出神,當真是楚楚謖謖,孤意在眉。
姜握望著皇帝,點了點頭。
在回宮的路上,姜握忽然道:“今年冬日,咱們再糊一次紙窗好不好?”
皇帝應聲:“好。”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